近年来。禅很热门,伴随着佛的兴盛而来;但是,把茶连在一起成为“茶禅”。那是较特别的,也许是茶的流行使然。
何谓“禅”?禅即静虑;禅即正心。“禅”原是梵音 “禅那”(Dhyana)翻译而来。中国字“禅”的本义,是指祭拜天地诸神的意思。梵音“禅那”本义就是静虑,静即定,虑即慧,定慧均等为“禅那”。古人翻译佛经,有取材于《礼记大学篇》里的定、静、安、虑、得,把“禅那”意译为“静虑”。
禅就是“正心”。大学篇所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正心”,依据大学篇本身的解释,是指“心不在焉”的意思。也就是说。心如果不留在任何的事物上,就会显现平衡的心态;有了平衡的心态,自然就充满了智能。我们修禅,就是要练习“心不在焉”,慢慢达到心态平衡的“正心”境界。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一切顺其自然,就是“禅”。禅是对任何事物都不起分别心,一切都顺其自然,对是非不坚持,不固持已见,而以大众的意见为意见,以能相安无事为原则。
禅也是“无住心”、 “平常心”。金刚经说: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意思是我们的心念不要住着在任何一个人、事、物上面,如此就能生起清净的真如心。
喝茶并不只是为了解渴,而是享受茶,所以说“品茶”、 “叹茶”。喝茶并非只讲究茶叶,还需要讲究冲泡茶叶的用水,茶器的搭配。冲泡过程的技艺。喝茶环境的氛围等等;因此,需要一个专属的喝茶环境,所谓的“茶室”。人进入茶室,即可阻却外在人我的行行色色。蓄养柔和的德性。在茶的交接相互间,主敬存诚。和敬清寂。自然而然进入无忧的禅境。
日本茶道开山祖师珠光提出“佛法存于茶汤”的见地;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南方录》中写道: “佛之教即茶之本意。汲水、拾薪、烧水、点茶、供佛、施人、自啜、插花焚香。皆为习佛修行之行为”,而“茶道之秘事在于打碎了山水、草木、茶庵、主客、诸具、法则、规矩的,无一物之念的,无事安心的一片白露地。”可见 “茶即禅”。 “禅即茶”, “茶禅一味”,以致“茶禅”;又“非茶非禅”、“非不茶不禅”,茶禅不可言诠、不可思议,要想了解此中真味,只有“吃茶去”。
千利休的弟子山上宗二指出: “茶道是从禅宗而来的,同时以禅宗为归依。”泽庵宗彭《茶禅同一味》说:“茶意即禅意,舍禅意即无茶意。不知禅味,亦即不知茶味。”珠光禅师说: “茶道的根本在于清心,这也是禅道的中心。”一味清心,法喜禅悦,赵州知此。陆羽未曾至此。
中国历代累积古典茶书至少有124种以上,留下数千首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的茶诗、茶词。这些咏茶的诗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支奇葩。何以千百年来,对茶如此多的讴歌和赞叹?认识茶的内涵,了解茶事活动的意义之后,就能够了然于心,原来茶就是禅。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无器不现。器无道不明”。禅似道,茶似器,禅与茶犹如形之上下,就像一件东西的外形与内涵。茶不能完全离开禅。如果只在茶的“色、香、味、形”上做工夫。追求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的享受,跟着感觉走。心灵就无法升华到一种体认事物本来性空的境界。喝茶应该在心灵上用功,通过茶的物质性功能去作空性观,体认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及其外境对象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因缘和合,是虚幻不实,没有独立自主性的实体可得;体认人世间没有永恒不变的实物存在,一切享受都只是自我意识的执着和陶醉。茶禅是通过茶的实际生活。在心路的历程中,清除心灵所受的污染,善自心现,消除烦恼,回到自己本来清净的现实。这时,同样饮茶,同样“色香味形”,跟着自己清净的心灵走,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那才能真正得到茶饮的乐趣和益处。茶能解口渴,禅令心中乐;不忘做茶苦,时时禅中坐。
提示:请认准正山小种官网,快速购买>>
老侯手机和微信:13859366756(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试喝)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茶界泰斗张天福
下一篇:寻茶游武夷感受武夷茶和天下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