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大叶种茶树,很容易就会想到云南古茶山那些高大的植株,如勐海大叶种、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等,其成熟叶片的长度都常见超过一个手掌的。以大叶种茶树制成的普洱或滇红滋味醇厚、内质丰富,极具魅力。
经典的小叶种茶树,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福建武夷山桐木关的正山小种。因桐木关所产故名“正山”,因茶树是小叶种故称“小种”,当地的菜茶因为成熟叶片细嫩且小而被命名为小种红茶。这是最早的红茶,世界各地都有它的爱好者。
在这两地,鲜为人知的,还有一小部分“另类茶”,它们的产量都很稀少,个性也很鲜明。首先要提到的是云南“古六大茶山”中倚邦古茶山的中小叶种,这里的小叶种茶叶香高味长,耐人寻味。另外,在武夷山桐木关,那些常会产生变异的菜茶中竟然也有大叶种。
今天,我们要品鉴就是这两款特别的茶。
桐木关的大叶种:
甘香蜜醇大拍茶
武夷山桐木关的自然生态一流,茶树品种并非只简单地分几种。除了我们熟知的以茶果有性繁殖的菜茶外,还有水仙、毛蟹、黄观音等等适制红茶的外来品种。而在当地的菜茶品种中,也并不尽是小叶种,当地茶农把大叶种菜茶称为大柏茶。这是散落于干米高山之间、云雾弥漫下生长的茶,其叶片大小接近闽北水仙,滋味可用“醇厚甘润”来形容。
2015年的谷雨后,我在桐木关与当地朋友一道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茶树品种与工艺细节。以高山大叶种莱茶大柏茶品种采制而成的红茶,与桐木关其它红茶一样,有着紧结、乌润的外形,但条索更大。其工艺未经松烟萎凋和烘干,所以带着清新的花蜜之香。
这样的茶,适宜用高温冲泡。
第一道的茶汤蜜黄,入口蜜香,细柔清甜,有着与正山小种、老丛红茶一样的地域气息。
第二至三道,汤色橙亮,滋味渐现甜醇,细柔甘美,可以想象特有的自然之境赋予它的清绝绵厚之质。
从第四道开始,出现木质香,滋味甜醇,正是它的个性,与小叶种的老丛或赤甘相比,更多了些质感和厚度。
第五六道,茶汤橙红,入口细滑,花香沉于水中,甜厚犹似蜜糖。
第七道,温和细腻的汤感,身体温煦。
一直到第十道,甜醇依旧,茶汤中的木质感更显。查看叶底,真可以称得上软亮肥厚,似乎蕴藏着极大的力量。
独特的大柏茶,入口令人忆念山间清冷的气息,而身体却渐至温暖。此甜蜜厚醇之味,凝结着生态自然的花香
倚邦古签山:
叶小香腻猫且朵
云南那么多茶山,提到小叶种,倚邦就是代名词。清代进贡皇室的茶,正是香高的倚邦古茶山的中小叶种。在倚邦古茶山,有叶形特别的小叶种茶,被人称作“猫耳朵”或“鸡嘴巴”,只因茶叶外形与猫的耳朵或鸡的嘴巴极像,令人过目不忘。倚邦古茶山的生态条件一流,如曼拱、大黑山、习崆古寨等地,皆有深密的自然植被,花草与大树共生,故此处的普洱茶亦多清甘可人。倚邦古茶山的“猫耳朵”,采摘一芽二三叶,其成熟叶比一个小指头还要小,真是称得上珍奇了。
这类小叶种茶也依然以普洱茶的工艺制作,在鲜叶萎凋快要结束时,能闻到极为细密迷人的花果香,细细地钻到鼻腔,令人偷睫,捧起来舍不得放下,似乎连这叶片都可以直接吃掉。
2015年清明前制好的倚邦茶“猫耳朵”,一芽二三叶,条索细小,自然成形,毫显。
依旧以高温冲注。第一道,汤色蜜黄,花香细密,每饮一口,都感慨普洱茶竟有这样的幽细而长的花香。
第二道,除了香气,滋味亦细润香甜。至第三道,茶汤略涩,却能当下化解,舌底生津。
第四道,金黄色的茶汤,清澈透亮,香气沉在水中,怪不得当年把这一类的作为贡茶。
第五道,泡得重些,苦涩化得快,想到花草之美。
第六至八道,醇和甜润,另一种柔美气质。花香清冽,是一种细而锐的个性,此中浓淡皆可人,令人想到阳光、花香。
第九至十道,滋味更甜柔下来,香气长留两颊,水底香留,另有蜜香。这是一款迷人的茶。
泡至十二道,滋味并未淡去,叶底透着莹莹光亮,似可溶化,正是隽永之味,清新可人的风格。
茶学深广,只品种一项,就有颇多讲究。在云雾起落的山间,还深藏着许多未知与珍奇。
而多样且自然存在的茶树品种,更有着丰富的美丽,是上苍赋予它们迷人的品质与自由的性格,让我们在今日,还可以有机缘结识这般清奇之味。
提示:请认准正山小种官网,快速购买>>
老侯手机和微信:13859366756(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试喝)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一杯英式下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