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山小种官网 > 正山小种百科 > 正山小种历史 >

名垂千古的晋商万里茶路

晋商也是明清商帮中重要的一支,其中的荼商以茶马互市为发端,至清代日渐兴盛。鸦片战争前,他们不仅控制了西北的茶叶市场,而且成为中俄恰克图贸易的主要承担者,甚至将商业触角伸向俄国及欧洲的其他国家。其跨越区域之广,经营时间之久,实属罕见。

名垂千古的晋商茶路

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始,恰克图进入繁荣时期,晋商商号达60余家。中方销售的主要是茶叶、绸缎和棉布;俄方销售的主要是毛皮、皮革、呢绒、铁制品、丝绸和牧畜。中俄恰克图国际贸易市场从雍正初年到清末,一直持续了180多年,始终被山西商人垄断。

在晋商称雄过程中,一共树有3座丰碑,那就是驼帮、船帮和票号。驼帮是从事贸易活动的重要商帮之一,主要经营茶叶为主。在中国近代多条特色鲜明的茶文化线路中,中俄万里茶路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条。这条茶路始于17世纪,是一条由晋商主导,从福建武夷山出发,途经闽、赣、湘、鄂、豫、晋、冀、内蒙古八省区,贯通中、蒙、俄三国的商路,总长达1.3万多公里。通过这条商路,中国外销茶叶誉满欧亚大陆,是一条堪与丝绸之路媲美的国际贸易黄金商道,更是继丝绸之路后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创举,彪炳史册,名垂千古。

在近代国内,晋商在茶叶运营上有许多独到之处,他们在两湖、安徽、福建、江浙一带购买了许多茶山,加工完茶品后再分别走水陆两条路线运往各地分号销售。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中俄两国开始以恰克图为贸易市场,晋商的茶品便源源不断运往恰克图,可以想见当时的恰克图商贸市场上涌动的大多数都是山西商人的身影,“所有恰克图贸易商民,皆晋省人”。

在清代的商业活动中,晋商在茶树培植、茶叶加工及运销上也极具特色,对中国近代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清代有本书叫《茶市杂咏》,里面有段对茶商的记述:“清初茶叶均由西客经营,由江西转河南运销关外。西客者,山西商人也。每家资本约二三十万至百万。货物往还,络绎不绝。首春客至,由行东至河口欢迎,到地将款及所购茶单点交行东,恣所为不问。茶事毕始结账别去。”

为保证茶叶货源与茶叶质量,山西商人曾在福建武夷山区,通过代理商以包买形式控制一些作坊,并对这些作坊的制茶流程进行监督。之后,晋商又指导湖北蒲圻、崇阳等地人制作上好的绿茶,同时,也将红茶加工技术传播到鄂东南乃至鄂北、蒲、崇等县。晋商在湖北大量植茶、制茶,运销全国各地和和俄、英等国。恰克图从雍正年间辟为国际商埠后,到道光时已有茶庄一百家左右,皆为晋商经营,其中著名的晋商商号有大德玉、大升玉、大泉玉、锦泰亨、锦泉涌等,而这些著名商号的背后是一些曾推动过中国地方茶业经济的著名晋商。

乔致庸的儒商风范

许多人一定记得曾经热播过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介绍了清末一代奇商乔致庸在家族生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弃文从商接手生意,打造出乔家商业帝国的数十年风雨历程的故事。

乔致庸出身清末商贾世家,是祁县乔家第三代人,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个朝代,为乔氏家族的繁荣立下了大功。众所周知,祁县是晋商故里。至今在古城东西大街的街道两侧,仍然留存着上百家有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茶庄、烟店、票号、钱庄、当铺等商业店铺旧址以及晋商民居宅院。乔家便是近代山西祁县商帮中的杰出代表。

咸丰初年,北方捻军和南方太平军起义,南北茶路断绝,而乔家当时在祁县的大德兴丝茶庄主营生意就是丝和茶。然而,乔致庸的大哥因战乱对生意的重大打击而一病不起,面对家族的危难,乔致庸毅然接管了家族生意,在用“顶身股”概念稳住乔家浮动的人心后,乔致庸在“复盛公”、“复盛全”的基础上,又投资六万两银子开设了“复盛西”当铺、“复盛兴”、“复盛和”粮店、“复盛协”、“复盛锦”钱铺等复字号产业。之后又把生意扩张到呼和浩特、祁县、太谷,经营日用百货、皮毛、粮食、钱庄、酒店。一张遍布西北的商业网络,在乔致庸的手中铺开。

太平天国平定以后,南北茶路重新疏通,乔致庸再一次前往南方贩茶,经过包头远销恰克图、蒙古、俄罗斯。乔致庸在贩茶的过程中,南到武夷山,北至恰克图,在武夷山的茶砖上印下了大德兴的标记,在恰克图的货物上印下了复字号的标志,这让茶民和牧民们记住了乔致庸的深情厚意,也记住了乔家的产品。可以说,没有万里茶路,也就没有“乔家大院”。

当时祁县鲁村茶叶市场在山西规模很大,正是南方运抵茶叶的主要交易中转市场。传统的茶路分为两路:一是经西口前往新疆塔城、恰克图;二是通过张家口前往东北。漫长的茶路,从南方的武夷山到蒙古腹地,干系着无数茶工、船工、驼队和山西商人的生计。商旅路途的艰苦和危险让乔致庸逐渐意识到票号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发现票号是更新的产业,于是改成汇兑为主,茶叶为辅,逐渐事业日益兴盛,成为山西富甲一方的雄商。

1906年乔致庸去世前,乔家的生意进入最辉煌期。除振兴包头复字号,乔家已经将票号做到汇通天下。1907年,89岁的乔致庸去世,从一介儒生到晋商翘楚,乔致庸的人生浓缩着山西商人的传奇。

常万达与万里茶道

另一位极具个性的著名晋商便是被誉为“榆次三杰”,并影响近代中俄国际贸易的茶道开拓者常万达。作为晋商“太汾帮”核心产业集群和主要资本集团之一的常家,曾以“财取天下”的抱负和“逐利四海”的气概,制茗于武夷山、挥师于恰克图,奋力开拓万里茶道,足迹遍布蒙俄与北欧市场,以其卓越的道德境界与远大的事功追求,绵延经营200年,成为富甲海内而闻名天下的晋商巨擎。

据徐珂《清稗类钞》称常氏有资产百数十万两。该族原系山西太谷县人,明朝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常仲林迁居榆次县车辋村刘家寨,由仲林一世起到八世常威时,家“始裕”,“至于起家,即率经商”。其经商则在多伦诺尔、张家口、兴化镇及本省大同、繁峙等处,是车辋大户。但真正将常家推向富甲一方地位的,却是常万达和他的父亲常威,兄长常万圮。他们从开布铺,经营布匹、白布走俏、获得厚利,又扩大规模,兼营茶叶、杂货,外销蒙古等地,逐步积累商业资本,设立了大德玉商号。

常万达是常区到车辋落户后的第九世传人,少年聪慧,长大后随父到张家口经商,十年如一日,生活俭仆,为人处事诚恳守信,为商界同行所器重。乾隆初年开始,就跟随长史常万圮率驼队穿越莽莽沙漠,北上库伦得属克图,从事对蒙、俄的贸易。

到乾隆年间,恰克图被清政府定为中俄贸易的唯一地点,中俄贸易的庞大交易都被压缩到了恰克图。常万达看出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他将张家口经营的“大德玉”字号改为茶庄,倾其资财来到恰克图,实现了由内贸到外贸的转变。

常万达向俄商出口茶叶,兼营绸缎,由俄方引进皮毛、银锭,有出有进,获利甚丰。常万达“满而不盈,视有若无”,不断倍厚资本,为常家外贸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事业的发展和资本的增加,常氏先后增设大升玉、大泉玉、大美玉、獨慎玉商号,形成了常氏“玉字”连号,遍布苏州、上海、汉口等地。又由于常氏在对俄贸易中极具远见和谋略,又极为注重信义,很快就得到俄商及俄国政府的重视,不久便将生意做到恰克图以北的俄国境内。

当时,随着茶叶贸易的兴起,竞争的加剧,同时,为了保证货源稳定、品质优良、降低成本,进一步打开对俄茶叶贸易的局面,乾隆二十年,常万达千里迢迢从山西来到武夷山下梅村找到下梅邹氏,使得邹家成为常家的茶叶供应商。这一结缘便是百年,铸就了晋商万里茶路的起点与华夏欧亚贸易之路,同时柔弱的梅溪也担当起一条流光溢彩的华锦,铺就趟银流金的巨贾商帮路。直到太平天国爆发后茶路受阻,常家在湖南安华另辟茶园,才与邹家业务终止。

可以说,常家是茶叶之路这一历时近两个世纪的国际商道的开辟者,它与茶叶之路同生共荣,一起衰落。常家的经商史,可直接反映清代中国商人的对俄贸易史,是茶叶之路兴衰史的浓缩,与其它从事此项贸易的中国商人相比具有杰出的代表性。

提示:请认准正山小种官网,快速购买>>

老侯手机和微信:13859366756(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试喝)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请致电:138-593-66756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