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山小种官网 > 正山小种百科 > 正山小种历史 >

一个偶然的时机催生了正山小种红茶

武夷山市(原崇安县)星村镇桐木村东北5公里处的江墩、庙湾自然村是历史上正山小种红茶的原产地和中心产区。当代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曾为庙湾题词正山小种发源地”。

江墩因江姓而名,江姓自宋末定居江墩至今有24代500多年,其家族世代经营茶叶,有“茶叶世家”之称。其24代传人江元勋讲述其家族流传有红茶产生的说法:其先祖定居桐木关后世代种茶,约在明末某年时值采茶季节,北方军队路过庙湾时驻扎在茶厂,睡在茶青上,待军队开拨后,茶青发红,老板心急如焚,把茶叶搓揉后,用当地盛产的马尾松柴块烘干,烘干的茶叶呈乌黑油润状,并带有一股松脂香味,因当地一直习惯于绿茶,不愿饮用这另类茶,因此烘好的茶便挑到距庙湾45公里外的星村茶市贱卖。没想到第二年便有人给2~3倍的价钱定购该茶,并予付银两,之后红茶便越做越兴旺。关于红茶起源的这一传说也记载在《中国茶经》上,只是时间存在差距而已。

武夷山在引进松萝茶的炒青技术,再加上自己原有的焙制技术,已经具备了红茶制作工艺中最主要的过红锅和薰焙二道工艺技术,那么出现红茶只是时间的问题。该传说只是说明在一个偶然的时机,桐木茶农为避免损失被迫无奈用经萎凋过的茶叶,再使用在当地已经出现的炒、焙技术去制.作乡结果在桐木村首先出现了与传统绿茶不同的另类茶…小种红茶。正山小种红茶在初期称小种红茶,其外形乌黑油润,当地人先以地方口音称为“乌茶”(音读wuda,意即黑色的茶),后因其汤色红艳明亮才称红茶。但与庙湾相邻的光泽司前干坑一带至今仍称红茶为乌茶。正山小种红茶外销后,因其产地武夷山,所以英国人称其为武夷茶(BOHEA TEA)。

由于外国特别钟爱这新出现的红茶,且生产红茶的利高,销路好,当地生产的小种红茶(乌茶)供不应求,周边便开始仿制。著名的闽南籍武夷僧人释超全(名阮曼锡,同安人),在武夷山久为寺僧,对武夷茶极为推崇,曾写下著名的《武夷茶歌》,晚年还俗,返居厦门。他在1706年又写了《安溪茶歌》,歌词中讲到了武夷红茶外销西洋的盛况及被仿制的情形:“迩来武夷漳人制,紫白二毫粟粒芽。西洋番舶岁来买,王钱不论凭官牙。”“迩来武夷漳人”讲的是近来的武夷茶是由漳泉人仿制的,主要的品种有紫毫和白毫等茶,释超全对武夷茶十分熟悉,他这里的紫白二毫指的是武夷红茶紫毫和白毫。在厦门的茶市场上购买了标有武夷商标的“紫白”二毫烹饮,饮后便知是“漳人制”的安溪茶。这首诗歌写于17O6年,它记述了两个历史事实,一是自1684年清政府解除海禁后,英商等外国船只可以直接靠泊厦门港购买武夷红茶,茶叶贸易十分红火;二是在18世纪初,在厦门附近的安溪便有仿制武夷紫白二毫红茶。说明在18世纪初武夷红茶的海外需求急剧扩大,仅在武夷山生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仿制的武夷红茶已经超出了武夷山的周边地区。释超全记载的武夷红茶被仿制的时间比武夷山现有留下的记载还要早些。

清雍正十年(1732年)崇安县令刘埥在其《片刻余闲集》中记载了这种仿制的土名“江西乌”的红茶私售于崇安星村的市场上:“山之第九曲尽处有星村镇,为行家萃聚所,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广信等处所产之茶,黑色红汤,土名江西鸟,皆私售于星村各行。”

仿制的“江西乌”与桐木一带的“乌茶”在品质上还是有区别的,于是就有了“正山"和“外山"之说。《中国茶经》称“产于福建崇安县星村乡桐木关的称“正山小种”,所谓“正山小种”红茶之“正山”乃表明是“真正高山地区所产之意”。正山所涵盖的地区,以庙湾、江墩为中心,北到江西铅山石陇,南到武夷山曹墩百叶坪,东到武夷山大安村,西到光泽司前、干坑,西南到邵武观音坑,方圆约600平方公里,该地区大部分在现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外山小种”指政和、坦洋、屏南、古田、沙县及江西铅山等地所产的仿制正山小种品质的小种红茶,质地较差,统称“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

明末初起的海外贸易,为新生的正山小种红茶打开了外部市场

一个偶然时机催生的正山小种,在当时传统的绿茶世界里是无法站住脚跟的。如果没有一个市场接纳它,茶厂的老板无法卖掉这批茶叶,收回成本,那么他绝不会在来年再去重复这个错误,刚出现的正山小种红茶就得象流星一样很快就会消失。特殊的国内茶叶市场环境,注定了正山小种要想延续它的生命,就必须依靠外部市场。所幸的是它生得其时。就在它出现的时期正是欧洲的葡萄牙人、荷兰人先后到达远东,东西方海上贸易开始兴起的时候。初到远东,对一切神奇的东方物产都充满兴趣的欧洲人接纳了它,正山小种红茶也就幸运地在它一出现之时,就打开了欧洲的市场,使得它的价值得到了实现,它的生产也就得到了延续。

在武夷山有这么一句话说法:“武夷山一怪,正山小种国外买。”产地买不到正山小种红茶堪称一怪。高章焕、庄任先生在红茶产区调查时也有一个奇特的发现:“产区农民生产红茶而又从不饮用红茶,这就引出一个推——红茶应是为海外贸易发展而兴起的产物。”红茶产区不饮红茶,原因可能是当时产区农民一直习惯于饮用绿茶,认为这种茶是与传统的绿茶在色、香、味上都完全不同的“异类茶”。红茶产区不饮红茶,说明传统的绿茶产区还很难适应这种变化,表明它在国内没有市场,它的市场在国外,是完全海外贸易化的商品,由此可以推论:武夷红茶的出现当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海外贸易兴起,欧洲的葡萄牙人和随后而至的荷兰人到达中国的时期,只有这时之后才有可能发生红茶的海外贸易,那么红茶的出现不会早于这个时期。从而也印证了武夷红茶出现在海外贸易初起的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的明末时期。

提示:请认准正山小种官网,快速购买>>

老侯手机和微信:13859366756(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试喝)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请致电:138-593-66756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