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山小种官网 > 正山小种百科 > 武夷红茶专家 >

茶界泰斗张天福的正山小种情结

有“中国茶界泰斗”之称的张天福,是《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叶卷》所列现代十大茶叶专家目前唯一健在的。另几位相继过世的是吴觉农、王泽农、陈掾、庄晚芳、胡浩川、方翰周、冯绍裘、李联标、蒋芸生等。张天福1910年9月21日出生于福州名医世家,是福建茶业科研与教育的创始人。他一生从茶、嗜茶,惟茶是求,以身许茶,与茶有不解之缘,为福建省的茶业发展和巾国的茶事活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茶界泰斗张天福

 

正山小种是发源于现武夷山市星村镇的桐木。桐木位居星村镇两北部,地处我国东南大陆最高峰——海拔2185米黄岗山的西南方深处。因生产桐油而名。宋代为崇安县仁义乡周村里桐木关,古代为中原人闽咽喉要道。

20世纪30年代的桐木,南于受战争的影响,穷乡僻壤,道路崎岖,土匪出没,人烟稀少,与世隔绝,茶园荒芜,正山小种几乎绝迹。

为发掘和恢复中国特有正山小种红茶的生产,改善茶农的生活水平。1940年张天福先生和随从,身带大笔生产贷款资金,冒着生命危险,从星村出发,翻山越岭,途经曹墩、黄竹坳、皮坑口、高桥等地,借宿荒野人家,在桐木建立“正山小种红茶示范基地”,由正山小种第二十二代传人江润梅先生负责收茶、制茶和基地的管理工作。

为提高保证正山小种红茶的产品质量,张天福感到零星分散于山村小户的茶叶是没有发展前途和市场优势的。要发展高质量的顶级红茶,只有把他们集中起来进行技术指导、科学管理、使产品质量保持稳定,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于是,他又在桐木的庙湾、龙渡、三港成立了三个茶叶生产合作社。三个合作社共有社员代表及社员40余人。分别由江润梅、张金发。傅贵发任理事主席,张如清、温其玉、邓文亮为监事主席,徐义兴,傅根旺。雷隐渔为经理,并由示范茶厂给予直接贷款。这一年星村制茶所共收进桐木三个合作社正山小种干毛茶54166斤,发放贷款40478元,应得价款41135.73元;按甲、乙、丙、丁四个等级,甲级的占13.6%、乙级占59.4%、丁级占8.4%、丙级占18.6%,收购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大家非常满意。它使已濒临衰亡的正山小种得以生机和延续,为后来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受市场的影响,正山小种面临何去何从的选择。张天福作为福建省政协委员,在委员提案中提出“应保留生产闽红三大工夫(政和工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和正山小种红茶”。他在提案中说:“正山小种是我省唯一独特的外销产品。不能以眼前经济效益来衡量,应慎考虑,清醒认识‘倒牌容易创牌难’,从全局长远和生产发展的观点出发,保持我省茶叶种类多,出口货源丰富多彩的优势。”在张天福的建议下,政府部门给予重视,使正山小种这一传统红茶得以继续保留并发挥效益。

下面是张天福先生于1984年3月12日给福建省政协关于《建议保留生产闽红三大工夫和正山小种红茶》的提案:

建议保留生产闽红三大工夫和正山小种红茶

提案人:张天福

附议人:李润梅林承周

理由:

五六十代福建省主要生产红茶(即闽红三大工夫和正山小种)。自1970年起,为适应市场需要,实行红改绿后,历年仍保留生产部分工夫红茶1.2万担,正山小种0.3万担。其目的:一是不使历史传统名茶绝迹于国际市场,二为今后扩大销售,积极创汇,提供有利基础。在省茶叶学会第三届代表会上,建阳和宁德地区的代表反映:1984年外贸部门对三大工夫和正山小种,因出口成本换汇率低,采取一刀切,全部砍掉停止生产。我们认为这样处理不妥,不论从生产观点和长远眼光来看,这两种红茶,生产历史悠久,在国际市场早负盛名,其中闽红三大工夫早在国内就与“祁红”、“滇红”并列驰名于世界。这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中国工夫红茶必须保持出口,占领市场,何况“祁红”、“滇红”等产量都比我们多,现仍始终保持历年出口,唯独福建仅留极少量的工夫红茶,不留余地全部砍光,把三大工夫绝种于我们这一代,我们总感到“倒牌容易创牌难”。至于正山小种更是福建省唯一独特的外销产品,市场容纳量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据传英国皇后每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先泡一杯正山小种,这使其成为贵重的珍品。且正山小种在国内外是我们福建独家经营的商品,因此我们对上述两个品种的砍留问题,不能单凭眼前经济效益去衡量得失,应慎重考虑从全局长远和生产观点出发,采取定点定量发展生产,努力提高品质,积极开拓市场,增加出口品种花色,合理调剂外贸出口盈亏汇率或向省财政部门申请拨补扶植生产款(特别正山小种是产于崇安桐木关老区根据地),以求保持福建省茶叶种类多、出口货源丰富多彩的优势。

 

办法:

建议省外贸部门从全局长远和生产观点出发,会同省茶叶公司商讨,采取定点定量保留生产,努力提高品质,积极开拓者市场,合理调剂出口盈亏换汇率或向省财政部门申请拨补扶植生产款加以解决。(1984年3月12日)

乡情,会浓浓地浸润在每个人的血脉里。一个人生中,经常让你牵挂,最让你放不下的,就是那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桐木是张天福先生70余年前工作过的地方。不论他走到哪里,心里最让他割舍不下的,还是正山小种以及为正山小种恢复发展一同并肩一工作的茶人茶友。2002年6月20日,93岁的张天福在中共武夷山市委副书记黄雄、武夷山市茶场场长祖耕荣等人的陪同下来到阔别60年的桐木村,重登桐木关。看望当年庙湾茶业合作社理事主席江润梅的老伴,问寒问暖,并赠以厚礼。

当看到江润梅孙子、正山小种第二十四代传人汀元勋继承祖业,事业有成,十分高兴。在交谈中,张天福对江元勋说:“正山小种完全有条件再度成为世界顶级红茶。”“看得准,还必须抓得紧,看准了抓紧了就得干。看得准、抓不紧,不如不干,干好一个,再干一个。干事业切记一心二用,事无巨细,从细微人手。”并欣然提笔书写了“正山小种发源地”、“茶业世家”两幅墨宝赠与江元勋。这无疑是对江元勋和桐木茶农的一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

张天福此次桐木之行,为立志继承祖业,做大做强正山小种红茶事业的江元勋,指明了方向,使江元勋看到了新的希望,新的更大的发展前景。2004年6月l5日,为庆祝福建省茶叶学会张天福茶学研究会成立,江元勋由心而发,撰写了题为《六十年半世纪情感故人心为茶农为茶业心系桐木关——记茶界泰斗张天福爷爷60年后重返桐木关》的文章,在大会上交流。现予转录:

 

六十年半世纪情感故人心为茶农为茶业心系桐木关——记茶界泰斗张天福爷爷60年后重返桐木关

江元勋

2002年6月20日,对桐木人来说是个难忘的好日子。在武夷山市委副书记黄雄、市茶场场长祖耕荣、武夷星老总何一心先生的陪同下桐木关迎来了一位世纪老人、当代茶界泰斗张天福老先生。桐木的山欢了,水笑了,桐木关的茶农以及我家四代人都沉浸在无比的快乐和激动中。因为人们知道,我们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已太久、太久了。60年了,张爷爷再度光临桐木关,是我家继承先人与其交往,使得这种情谊能承上启下得以延续。张爷爷的到来坚定了我继承先辈从事茶业事业的信心,这将给正山小种红茶带来新的希望,新的发展。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60年一晃而去。当年风华正茂的张厂长,现在已是九十有三高龄的茶界泰斗。张爷爷从车中下来,健步来到寒舍,他老人家容光焕发谈笑风生。关心地问我们的生产、生活和今后的发展,并总结性地将他几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我们好好干。尤其令人难忘的是张爷爷拉着我奶奶的手,问寒问暖了解我祖父去世后这几十年期间我家的情况,并赠予她老人家厚礼。此情此景让人感动,难以言表,真可谓山高水长、情深义重。这足以体现了张爷爷怀旧,不忘旧交的可贵情怀来到厂区后,张爷爷高兴地与我们讲起了60年前(1941)来桐木关的过程及桐木关当时正山小种红茶的发展情况,并欣然留下“正山小种发源地”与“茶业世家”两幅墨宝,为正山小种和我家、我厂“正名”,并将他总结的茶学精髓“俭、清、和、静”题匾赠予我,以勉励我今后努力工作,并教诲我为人和创业的道理……

茶叶世家

抚今追昔,张爷爷60年前第一次来时,桐木关是处于大山深处的穷乡僻壤,与外界几乎隔绝,这里没有农田,没有交通,唯一与外界相通的是崎岖弯曲而叉陡峭的羊肠小道,居住在这里的人,开门见山,生产生活靠的是肩挑背驮。

桐木早在明末清初就创制生产了正山小种红茶,并曾一度闻名繁荣于欧洲茶叶市场。大革命时期受战争影响,桐木关人烟凋敝,一片凄凉,土匪出没,打家劫舍,茶园荒芜,正山小种红茶生产几乎绝迹,茶农的生活苦不堪言。可幸的是,就在这危难之时,正当华年的张爷爷为振兴中国茶业,改善茶区人民生产生活,在崇安创建了福建示范茶厂并担任厂长。为发掘和恢复正山小种红茶的生产,他不顾道路艰险,从崇安赤石徒步翻山越岭,北上桐木关,往返途中借宿于荒野人家;冒着生命危险带着大笔生产资金来到桐木,为的是建立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示范基地”,并将其管理工作交付于我祖父江润梅办理。我祖父在张爷爷的关心和帮助下开展茶叶工作,使桐木部分茶园又恢复生产制作。桐木关的茶农在青黄不接之际又有了生活来源。这些使得正山小种红茶得以延续发展,为新中国成立后正山小种红茶的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这都得益于我祖父结识了张爷爷这位良师益友。

古老的正山小种红茶几百年来一直是桐木人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它也是众多红茶的奇葩。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心下,正山小种红茶原始的手工制作已无法适应生产需要,20世纪50年代,桐木关改用了张爷爷发明的木制揉捻机械,大大提高了正山小种的制作水平和品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此正山小种红茶在原“桐木示范基地”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出口创汇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期间的几十年里,张爷爷虽未来桐木,但他还一心牵挂着桐木茶农的生产生活。就如何更好发挥正山小种红茶的经济效益,解决好桐木茶农的生产销售出路,使茶农能够逐步走向富裕等问题,他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和意见。如在计划经济的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受市场的影响,正山小种红茶又一次面临何去何从的选择时,他在省政协的提案中提出建议:“保留生产闽红三大功夫和正山小种红茶”。他说:“正山小种是我省唯一独特的外销产品,市场容纳量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据传英国皇后每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泡一杯正山小种红茶,其成为贵重的珍品。正山小种在国内外茶的砍留问题,不能单凭眼前经济效益去衡量得失,应慎重考虑从全局和长远观点出发,采取定点定量发展生产,努力提高品质_积极开拓市场,增加出口品种花色等办法_并合理调剂外贸出口盈亏汇率或省财政部门申请拔补扶植生产款项(特别提示:正山小种是产于崇安桐木关老区根据地)以求保持我省茶叶种类多、出口货源丰富多彩的优势。”在张爷爷的义、支持和帮助下,政府部门给予重视,使得正山小种这一传统红茶得以继续保留并发挥效益。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我作为“茶业世家”正山小种茶事的传人,茶界泰斗张爷爷的谆谆教导深深烙在我的脑海中,正如他老人家教导我时所说:“看得准,还必须抓得紧,看准了抓紧了,就得干。看得准,抓不紧,不如不干。干好一个再干一个,干事业切忌一心二用,事无巨细,从细微处入手。”他还教导我:“为人处事应正直坦荡,胸怀有志,做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这两年来我虽逐步取得一些小成绩,但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与他老人家的谆谆教诲有关。他的言传身教,给人以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鞭策着我去努力、求上进;这种精神力量也来自张爷爷“俭、清和、静”四字箴言的启示。我想这种精神不仅是张天福精神,也是中华茶人的精神,是民族的精神。他不为名利,胸怀大众,勤俭朴素,清正廉明,待人和蔼,不畏权贵与困难,为中国的茶叶事业辛勤工作,无私奉献。他广博精深的茶学思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一代叉一代茶人已成为我国优秀茶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的高尚人格值得所有茶人及后生晚辈尊崇和学习,是与今天党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全一致的。今天,张天福茶学研究中心的成立,无疑将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此我祝愿张天福茶学思想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并发扬光大。值此之际,我祝愿张爷爷他老人家健康长寿。

张天福爷爷是我们茶业战线上的老师、茶界泰斗。我只是一名新兵,他的茶学思想全而丰富,我接触的只是大海中的一滴,虽然我有幸能走近当代茶界泰斗,但认识肤浅,不免错误,敬请指正。

2004年6月15日

提示:请认准正山小种官网,快速购买>>

老侯手机和微信:13859366756(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试喝)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请致电:138-593-66756在线客服